展開導航

slide down

傳達學習

史一棋:給“極簡史”以豐厚支撐

日期:2017-12-28
0

  最近國內(nèi)的圖書市場上,被冠以"極簡××史"名稱的書籍,銷路都不錯。作為歷史普及讀物,書中內(nèi)容的時間跨度極大,有的涵蓋整個歐洲歷史,有的要說盡人類乃至宇宙歷史。與宏大視野的內(nèi)容相比,這類書籍的體量卻堪稱微小,《極簡歐洲史》12萬字,而《極簡人類史》只有不到10萬字。

  這一"大"一"小"讓不少讀者樂開了花,他們想:此書讀來輕松省時,還能掌握如此大跨度的歷史,何樂而不為?在這種心理的助推下,"極簡史"一類的圖書自然暢銷一時。其實,人們讀書,為的無非兩端:一是增長知識,二是提升修養(yǎng)。但細細想來,"極簡史"并不能很好地滿足這兩項讀書需求。

  先是增長知識。"極簡史"之所以受到熱捧,實因其文字簡明、論證簡略、體量簡省,這種簡化處理確實方便了閱讀,但其知識的細密程度必然大打折扣,何況書籍內(nèi)容涉及動輒成百上千年的歷史。如14到17世紀轟轟烈烈的文藝復興運動,作者只讓讀者知道有這個歷史事件,但對其經(jīng)過、意義、代表人物等重要信息,或只言片語,或干脆不提。"小"書實難擔當說清"大"歷史的重任,處處皆見作者蜻蜓點水,這種閱讀對讀者增長知識效用甚微。

  再是提升修養(yǎng)。美國學者格伯納曾提出涵化理論,其中一個觀點是大眾傳媒構建的現(xiàn)實對人們理解現(xiàn)實世界發(fā)揮著巨大影響,但這種影響不是短期的,而是一個長期的、潛移默化的過程。書籍屬于一種大眾傳播媒介,同樣適用于涵化理論。讀者希望通過閱讀增進史識、提升修養(yǎng)、錘煉人格的本心并沒有錯,但殊不知,這樣的提升恰恰是長期的、潛移默化的,尤需水滴石穿的積累、久久為功的積淀,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。想通過讀一本"極簡史"而提升修養(yǎng),實為緣木求魚,不得要領。

  歷史本不是單純的過去事件,而是充滿空間經(jīng)驗的時間,是人類此刻的生存和多種可能的未來。在歷史長河中,每個人人性之復雜、抉擇之機緣,每件事誘因之多元、過程之繁復,遠非幾行字幾頁紙能說得清楚,說得明白。所以,要想增長歷史知識,提升歷史修養(yǎng),求諸"極簡史"并非明智之舉。

  那么,"極簡史"難道就沒有意義和價值嗎?并非如此,這類書籍雖不能呈現(xiàn)豐富翔實的史料史實,也不能提供思精析密的觀點論證,但它卻具備觀察歷史脈絡的宏觀視野,也具有統(tǒng)合這種視野的線索理路,這種理路正是作者的歷史觀,能用"小"書陳說"大"歷史的,也必然擁有這樣貫穿一氣的歷史觀。歷史觀與具體歷史事件的關系如同骨架與血肉,人無骨不能立,人無肉不能生,在歷史觀的統(tǒng)籌下,一件件歷史事件被銜接串聯(lián)起來,才構成值得品鑒的完整樣貌。"極簡史"的意義正在于承載了作者看待歷史的方式觀點,以及歷史本身的框架結構,供讀者批判地繼承,進而構建自己的歷史觀。

  如此說來,"極簡史"并沒有錯,只是我們要把握好閱讀它時的功能定位和求成心態(tài)。如果我們能沉下心來,讀出其中有價值的歷史觀與框架,再以此指導自己的讀史實踐,日積月累,必然會結成豐碩的知識果實,也能極大地提升修養(yǎng)、錘煉人格。

Copyright?溫兄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浙ICP備11035023號